编程语言中的线程安全

当前冯诺依曼体系下所谓的并行安全,就是那几种模式的,rust也不例外。 据我个人所知,并行只有

  1. 锁死竞争: 各种锁或原子操作
  2. 不可变: 共享的都是只读的
  3. 隔离:没有竞争,也就没有所谓的安全问题了。 其他各种手段也都是这几种基本做法的调优和组合。 针对变成语言提供的所谓线程安全:
  4. C/C++ 是默认不优先使用任何一种而已。
  5. Rust只是默认用了 不可变 ,提供了 锁/原子 而已。
  6. Go和erlang是默认提供 隔离 方式,然后基于隔离又提供了一套通讯机制。 所谓并发语言,也就是提供了优选机制,把此机制用语法糖 好用了而已。

大模型高效沟通的技巧

一、 核心心态:把AI当作“超级实习生”

和AI沟通最有效的心态是:把它想象成一个能力超强、知识渊博、但缺乏常识和背景信息的实习生。

  • 它不会读心术:你必须清晰地交代背景、目标和约束条件。
  • 它非常听话:你的指令越精确,它的产出越符合预期。
  • 它会犯错:你需要像导师一样,检查、追问、纠正它的输出。

记住这个黄金法则:垃圾进,垃圾出。你输入的提示词质量,直接决定了输出的质量。


二、 提问的基本规范与结构

一个高质量的提问,通常包含以下四个要素。你可以把它看作一个万能公式:

1. 角色

  • 是什么:明确你希望AI扮演什么角色。
  • 为什么:这能设定对话的基调和知识领域,让AI使用更专业的语言和思维模式。
  • 示例

不如D:D语言GC暂停时间简单测试

注:测试不严谨,只是为了了解下D语言GC不同堆下暂停情况,目的是为了根据实际项目使用部分@nogc进行堆大小控制。实际情况下堆中一般还有string,ubyte[]等一些可以块跳过扫描的,理论上暂停会更小

D 语言默认GC算法

D语言默认是保守式扫描清除算法。默认执行时期为 新分配内存,GC堆中可用内存不足时才触发(也就是如果欲分配堆够大,并且手动归还GC内存,GC堆中一直有可分配内存就不出触发GC)。D的GC使用的算法比较简单,GC耗时主要在标记和清除两个阶段。其中标记是GC增加的耗时,清除是不可避免的耗时,只是清除是把原来手动管理散点式,集中起来一起执行(RC可能出现集中清除产生的短暂暂停)。GC标记时程序会STOP THE WORLD(暂停程序所有线程执行),这个耗时也就是大家常说的GC暂停时间。GC清除时间只会占用启动GC的线程。GC标记的时间受堆大小与存活对象数量相关,GC清除与不存活对象数目相关。

触发GC的执行工作流程:

  1. 停止除了分配内存的当前线程外的所有受GC管理的线程(core.thread新建的线程,以及thread_attachThis的线程)(STOP THE WORLD开始)。
  2. 劫持当前线程开始GC工作(分配逻辑转而调用GC收集工作)。 继续阅读“不如D:D语言GC暂停时间简单测试”

不如D:Dlang(D语言)下ARM嵌入式板子开发

最近自己开发一个板子上的数据处理与转发。无需UI,本来都是基于Qt/C++进行板子开发的。但是不同型号和板子基本都是靠厂商的虚拟机开发。于是想到之前用Dlang支持交叉编译的,于是测试了下Dlang下ARM嵌入式开发,结果让人惊喜。十分愉快。 Dlang进行ARM开发基于LDC,可以选择完全betterC或完整D语言。本次小项目考虑周边的库,就采用的完整D语言开发的方案。至于GC,作为一个安全的内存池使用。

开发依赖:

  • Linux 主机,因为基本ARM交叉编译GCC都是linux运行的,我是在 openSUSE-Tumbleweed下
  • LDC 编译器,dmd不支持arm,需要使用LDC
  • arm-gcc 交叉编译器(开发板厂家会提供,只需要C语言编译器就行。)

    开发步骤:

    1. 交叉编译 DRuntime 和 Phobos
    2. 配置LDC交叉编译的依赖库和链接器(GCC)
    3. 使用D语言编写程序(注意依赖,如果依赖需要C库,相应库也需要交叉编译)
    4. 进行交叉编译程序(dub build –compiler=ldc2 –arch=你的交叉编译配置)

继续阅读“不如D:Dlang(D语言)下ARM嵌入式板子开发”

记一个QSharedPointer 和 QTcpsocket一起使用的断开连接导致段错误问题

记一个QSharedPointer 和 QTcpsocket一起使用的断开连接导致段错误问题

写了一个简易的TCPserver,需要很多回调需要socket再回调内写数据,就需要保证回调执行的时候,socket不能被删除,所以采用智能指针老保证QTcpSocket 类的生命周期,加上本地管理,写了如下代码: 继续阅读“记一个QSharedPointer 和 QTcpsocket一起使用的断开连接导致段错误问题”

格局,经历与读书

格局

格局是一个人的上限。就如你人生的容量,如果格局太小,就是在多的财富,在多的福气,你也接受不了的,会很快散尽的。 犹若水桶,你就一个1L的水桶,一下给你10L的水(运来),也只是从你这不断的溢出而已,等注入结束(运去)你最多也就剩下1L而已,而一般这样的大水流(大运)是冲击较大的,等去了,你其实1L也不会满的。 继续阅读“格局,经历与读书”

查找bug原因的一些个人经验

今天知乎看到别人问《老程序员解bug有那些通用套路?》 就总结了下自己的方法,回答了下。罗嗦了不少字,就摘出来了。


个人经验和操作:

根据实际情况步骤会有跳过和循环。

1. 弄清楚环境

  • 1.1 对于客户端和偏硬件的,环境影响很大的,可能是某地方兼容没做好,或者直接没支持。
  • 1.2 对于 server 端, 依赖的的内核或者某个dll版本不对,功能异常或者直接崩溃都有可能。 继续阅读“查找bug原因的一些个人经验”

不如D:3)从输出hello说起

此篇开始不如D系列正式开始D语言的一系列教程。本系列非系统性教程,对于一些基本概念和约定很多都不会介绍,而且地方会与其他语言对比。笔者设想的思路是从例子入手,面向有编程基础的人士,一篇处理一个例子,在解释例子的同时,引入D语言的一些特性介绍和使用教程。这就注定不会有完全整体的教程顺序和很详细的基础介绍。如果想完整的学习D语言,可以先把《D语言程序设计》(百度网盘下载) 这本书过一下(注:D语言发展很快,书中有的细节在最新编译器下已经有不适用的地方了。此书也比较基础,D的高级用法很多都未提及)。由于笔者没有经验和角度已经不完全新手新手,可能行文的顺序和侧重点比较乱。有不足之处还请评论指出。

Hello World

说到编程语言,开篇地一个教程例子,非hello world莫属。我们也就先学习和分析D中的hello world。

import std.stdio;

int main() 
{
    writeln("Hello world!"); // 输出 Hello world 到控制台
    return 0;
}

继续阅读“不如D:3)从输出hello说起”

不如D:2)官网主页例子解析

这篇,我们先从进入官网的例子开始见识下D的强大。

此篇不是入门介绍,没有D基础,不要深究里面的实现细节,当开阔眼界即可。

进入D官网,就有一个例子,那个例子加上注释也就17行代码, 真正main函数里就一句代码,但是却完成了:从控制台按行读取,然后正则提取可能是浮点数的数,把其替换为四舍五入后的整数,然后在输出。 继续阅读“不如D:2)官网主页例子解析”

不如D:1)开篇说明

想写个D的系列介绍和用法的想法有很长时间了,但是由于个人比较懒惰,而且写作不及格,一直迟迟没有动手。今天在知乎上又看到rust和kotlin的专栏了,就决定必须动手了。

这两年用D语言,也算入门了,应该不会出现误人子弟的错误,自己写作向来没有条理,也希望能组织出来条理, 继续阅读“不如D:1)开篇说明”